新型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迈入了新型智慧城市阶段,智慧校园建设该何去何从?在梳理智慧校园建设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智慧校园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内涵,总结了在建设过程中应秉持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新型智慧校园建设方法论,包括宏观模型、建设思路、功能规划、全局信息模型、数据治理模型等,破解了校园数据互联互通以及遗留系统接入的历史性难题,并以北京邮电大学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为例进行应用效果示意。

关键词:智慧校园;新型智慧校园;校园信息模型;互联互通

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它包括三个维度:第一,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第二,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所有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将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企业因此获得更智能的洞察[1]。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四化同步发展口号[2]。2012年底,住建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启动了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3]。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城镇化领域的延伸,也是中央政策精神的落实。

校园作为一个小社会,其发展道路与社会发展有着相似的要求和规律。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各院校要“大力推进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4],各院校也相继制定了智慧校园的发展规划[5-9],开始如火如荼地推进建设工作。

经过数年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遇到了突出的问题。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10]。智慧城市建设迈入了新型智慧城市阶段,智慧校园建设该何去何从?

本文分析了智慧校园建设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新型智慧校园的定义,分析了其内涵,并介绍了新型智慧校园理念在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北邮)的实践。

新型智慧校园定义与内涵

1.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起,各学校逐渐开始建设支撑教学、科研、生活等活动的信息化系统。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初步建立了数字校园体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智慧校园体系。然而,对于大多数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是宏观层面,对于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化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学校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一把手工程”。

二是理论层面,缺乏融入最新先进理念的信息化顶层规划。在规划方面,存在四种情况:第一,规划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第二,高度不够,缺乏从全局高度梳理数据模型、规范服务流程、打通数据壁垒、深挖数据价值;第三,不接地气,缺乏对于信息化现状的分析,缺乏解决遗留系统接入的办法;第四,不可持续,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营和运维机制,没有跳出买设备、上系统的老路。

三是技术层面,缺乏真正能破解互联互通难题的办法。按现行的方法,需要提前定义一系列的互联互通接口,按照接口改造每个系统。在该模式下,建设期的接口调测工程量就十分浩大,多系统联调周期很长。并且每一次互通需求发生改变时,仍需要协调各方,重新改造和联调涉及到的全部接口,工程量仍然巨大。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互通的效果越来越差,越来越落后于实际需求。

四是现实层面,被厂家捆绑,严重依赖承建厂商。常见的建设和服务模式,需要学校直接面对厂商。但系统厂家情况复杂,异常状况频出,包括:无法联系上原厂商、厂商主营业务改变不再支持、没有费用不提供支持、有了费用技术上失去修改能力等。另外,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完全兼容遗留系统,对所有学校都是一个难题。

五是人力层面,信息化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国内重点高校都设置了信息化专职人员,但是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相对于学校的信息化需求、信息化部门面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难度和工作量来说,人员都是严重不足的。

2.新型智慧校园的定义与内涵

智慧校园的定义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新型智慧校园是智慧校园的演进,是新技术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本文给出新型智慧校园的定义如下:一个泛在化、智能型校园信息环境,是高校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相对于智慧校园的更高级形态,是智慧校园的演进,是对智慧校园的深化、丰富、拓展,充分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AR/VR、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决策、校园生活深度融合与全面创新,以建立全局信息模型为着眼点,以形成深度互联互通能力为关注点,以数据为中心、以运行环境为支撑,以业务应用为载体, 面向教职工、学生、领导、社会提供全时、泛在、多方式、互动式、安全可控的接入和服务能力,同时支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自动化的数据服务接口能力。

新型智慧校园的内涵如下:一是一个充分利用各项新技术的信息环境。二是一个全面有力支撑校园活动的信息环境。实现场景化、沉浸式、游戏型、互动式的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基于大数据和面向科研全过程的服务能力,实现数据项归属唯一、数据维护流程化的全业务、规范化、自动化管理支撑能力,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校园态势感知和辅助决策支撑能力,实现校园生活随时随地、线上线下融合、物理虚拟融合的智能化、主动化、自动化服务能力。三是一个数据深度融合共享的信息环境。建立全局的信息模型,形成认知一致的共同沟通语言。建立由学校主导的互联互通机制,形成不依赖于承建商的可持续的数据融合共享能力。四是一个多角色、个性化、服务化的信息环境。五是一个安全、开放的信息环境。

新型智慧校园理念与模型

1.新型智慧校园的理念

一是“系统为纲”转换为“数据为王”。传统的智慧校园建设,是以业务系统为抓手的,通过系统来提供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系统”是校园信息化环境的“纲”。在旧的模式下,很难解决相同数据源多处维护的情况,也很难开放系统封闭环境内的所有数据,更难处理诸如日志、外在行为等非结构化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支撑上层各种活动的基础资源,系统只不过是生产和使用数据的程序。要摒弃传统的通过接口方式实现互联互通的方法,一切直接基于数据出发。

二是基于信息化,高于信息化。传统的智慧校园建设侧重于技术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校园有机整体”的协调。新型智慧校园建设,基于信息化,但又超越了信息化。要实现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网络泛在化、感知全面化、互通深度化、数据价值化、决策精准化、服务便捷化、运转智能化、接入移动化等为代表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新型校园信息化环境。

三是面向服务,以用户为服务对象。信息化建设,要秉承服务的理念。对学生、教师两类用户,要提供一站式、碎片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功能,统一到入口中即可使用所有服务。对领导和业务部门,要提供融合考虑时域、空域的全生命周期分析能力,可从一条时间线上查阅相关所有事件和数据。长期而言,实现服务对于数据的封装,实现流程对于管理的封装。数据并不是管理工作的产物,而是服务过程中的产物,实现管理工作的全面流程化、全程可跟踪化。

四是从受困于厂商到主导建设过程。在传统模式中,承建商处于技术上的强势地位。在新理念下,在建设初期,学校可以约束业务系统的基本运行环境,包括技术路线、平台类型、数据库类型等,不符合要求不能开展建设或通过验收。在运维阶段,学校主导数据治理机制,直接由旁路引出数据,不再受限于承建商。

五是从重系统建设到建设、运维并重。传统建设模式下,对于配套运维机制问题关注较少。而在一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时间跨度更长的是使用和运维阶段。必须重视运维工作,才能让信息化环境有序、永续地运转起来。

2.新型智慧校园的宏观模型

信息化系统种类多种多样,抽象来看,可划分为三类:第一是管理类,面向业务部门,提供内部工作开展支撑能力;第二是服务类,面向用户个体,提供跨部门端到端服务能力;第三是分析类,面向全局和决策者,提供面向主题、覆盖时域/空域的决策支撑能力。此三类能力,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管理类能力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石,是服务类能力和分析类能力的支撑;服务类能力是校园信息化的纽带,是管理类能力的外化和延伸,是分析类能力数据价值的放大器;分析类能力是校园信息化的果实,是管理类能力和服务类能力产生的数据价值的挖掘手段,是提升学校管理精准化、校园服务智能化、学校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途径。该三类能力的划分,以及三类能力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了新型智慧校园的宏观模型。

一是管理类能力建设思路。管理类能力,面向业务部门,应以契合业务部门使用需求为第一原则。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在信息化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烟囱化”(各系统单独建设)分散化建设。不过,“烟囱化”是在总体规划框架约束下的“烟囱化”。具体来讲,对于后续新建的系统,要“加底座”,要“戴帽子”。“底座”是指底层支撑服务不能重复建设,必须使用集中建设的服务能力,包括硬件基础设施、中间件、数据库等;“帽子”是指新建系统对上层要屏蔽内部细节,按照规范要求,向上提供标准的能力和数据接口。

二是服务类能力建设思路。服务类能力,面向用户个体,应以增强用户体验为第一原则,应在信息化部门的全局统筹下按照引擎化、服务化、全程化、切面化的原则进行集中化建设。“切面化”,是要定义一个横切面,并定义出规范化的对接语义、语法接口体系。在切面之下,或是与遗留系统进行接口对接,或替业务部门开发前置化的插件,以满足横切面对接需要;在切面之上,把各业务部门的能力封装为服务组件,对接到校园服务总线上,使上层系统通过组装就可以构造灵活的服务能力。

三是分析类能力建设思路。分析类能力,面向全局和决策者,应以打造分析环境、提升分析能力为第一原则,在信息化部门的指导约束下按照全局化、共享化、模型化、应用化的原则进行建设。信息门户、APP门户、微信门户要进行框架化、容器化改造,提供开放的接入机制和开发接口体系,只要满足要求的分析应用都可以直接在框架上发布。要建立全局信息模型,建立数据挖掘平台环境和大数据分析环境,形成深度数据挖掘的能力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

新型智慧校园的实践

1.新型智慧校园的功能规划

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北邮”)的新型智慧校园功能规划,可以概括为“四、三、二、一”体系,即四个中心(业务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三个平台(基础支撑平台、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校园服务平台)、两个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智慧校园环境)、一个体系(保障体系,又包括标准规范、安全保障、运维支撑三个侧面)。

2.新型智慧校园的全局信息模型

北邮在借鉴电信领域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育行业和高校的自身特点,凝练抽象,设计了新型智慧校园的全局信息模型。该模型包括8个顶级域,39个子域。共计212个实体,3,390个属性。顶级域如图1所示:

图1 北邮新型智慧校园全局信息模型顶级域划分

3.新型智慧校园的数据治理模型

北邮的数据治理模型,以数据为核心,开创性地 提出了不依赖系统建设厂商的一站式的新一代数据治理体系,通过旁路实时同步技术,实现异构数据源的适配和实时同步;通过内嵌全局信息模型的数据清洗引擎,实现清洗逻辑的解耦与实时清洗;通过基于全局信息模型的数据服务引擎,实现界面可视化配置下的数据服务能力设计与调整;通过全面深度监测手段,实现数据流转的可视化监视;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技术,实现覆盖报表体系、时空域分析、大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成套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的全过程安全。

4.应用效果示意

北邮已经启动了新型智慧校园一期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校层面统一的全局信息模型;建设完成了数据中心综合支撑平台,实现了全校数据流转的可视化监控和数据的精细化治理;实现了学校自主可控,不依赖于业务厂商的互联互通建立和调整能力;实现了面向时空域的教职工、学生全生命周期分析能力。

未来展望

新型智慧校园,是智慧校园发展的新阶段。与新型智慧城市类似,也属于新生事物。本文给出了新型智慧校园的定义,分析了其内涵,总结了在建设过程中应秉持的理念,结合在北邮的实践,系统地提出了新型智慧校园宏观模型、建设思路、功能规划、全局信息模型、数据治理模型,突破了校园数据互联互通以及遗留系统接入的难题。提出的新型智慧校园相关理念和方法,也有待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新技术融入校园活动的环节,以及校园数据的分析方面,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深化和发展。(作者:安杰,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彭明盛.智慧的地球[J].中国企业家,2009(1):48-5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2-11-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03-13.

[5]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6] 周彤,刘文.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86-86.

[7] 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8] 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S1)?:119-125.

[9] 睢贵芳.智慧校园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若干问题[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5):258-259.

[10]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

作者:安杰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系统概述

      凌智智慧校园学工系统是依循《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GB/T36342-2018 对传统学工系统进行了升级,采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信息技术,全面涵盖了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业务,高效协助并规范工作流程。为学生、班主任、辅导员、院系、学工处、相关领导等类型用户提供精准、智能、移动、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工作流程系统化。

核心模块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
综合测评
综合测评
思政建设
思政建设
办公管理
办公管理
奖学金管理
奖学金管理
评优评先
评优评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资助管理
资助管理
医保管理
医保管理
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
假期留校
假期留校
学业预警
学业预警
学籍异动
学籍异动
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
违纪处分
违纪处分
功能特点
学工数据互通共享

同其他部门数据互通、共享,保持学生数据的一致性、及时性、有效性,消除“数据孤岛”

同一平台工作协同

生处内部各科室、角色之间,达成信息及时互通。通过申请、审核等流程的自动流转,做到协同工作。

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保障数据的自由流通,实现良好的跨平台能力。

数据上报统计便捷

大量采用统一编码的学工数据,方便灵活的报表功能,满足数据上报的要求,以及校外单位的数据需要,如银行、保险公司等。

支持个性需求定制

基于业务构建平台,为系统的易扩展性和易维护性提供了基础,支持不同高校的个性化需求定制。


报表一键生成打印
可以自由筛选系统的字段信息,提供多数据整合,生成自定义报表,一键打印输出。
模块组件自由拆分

子系统可以自由拆分、组合,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阶段的高校个性化需求

电子签名一劳永逸
采用电子签名,实名认证、区块链防篡改,数据严格加密,不可复制不可逆,实现智能化管理。
最新案例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联系方式
邮箱:chen.jinjin@fjlzit.com
咨询热线:18120906263
400电话:400 001 2103